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慈善

不谈补助 可以做朋友吗?

在慈济访视员多年的慈善访贫经验中,第一次有人拒绝了经济补助。这位面临丧偶哀恸的单亲妈妈,一肩扛起了一家四口的生计,明明生活拮据,却不愿接受帮助。慈济人要如何让她打开心门呢?


SG20160415 CHA WSX 025
阿香(中)感受志工的用心陪伴,决定加入捐款会员的行列。志工曾金娥(右二)当天也把第一张收据交给她。 摄 / 王绥喜

“铃铃铃……”放学钟声响起后,阿香牵着幺儿走出校门回家。在先生骤逝后,她得一肩扛起全家生计,而成为学校食堂帮工是她重返社会工作的第一步。事实上,她这一步步都走得特别不易;庆幸的是,一路上都有人适时拉她一把。慈济人更是不离不弃,为她打气和鼓励。

失去,陷入黑暗

近二十年前,阿香独自从马来西亚离乡背井到陌生的新加坡来打工。在工厂工作的她,在朋友介绍之下认识了先生。婚后她辞去工作,生育了两男一女,在家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甚少出门。

不料在2013年,先生突然因为肺部感染逝世,阿香顿时感觉失去了生活的重心。面对丧偶哀恸的同时,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对于未来,她不知所措。亲友都远在马来西亚,阿香举目无亲,让身在吉隆坡的朋友很不舍,主动联络新加坡慈济人去关怀她。

“当时我崩溃了,真的不懂这条路该怎么走,什么都不想做,孩子也不想理了。”阿香回想来时路,深深的彷徨依然历历在目。“十年来我跟社会好像脱节了,不知道要如何去找工作,又没有学历,所以会比较辛苦。”

尽管她一个人要面对陌生的外界,独力处理房贷、家务、孩子的起居和学业等等问题,但阿香初次与慈济访视员见面时,却意外地没有答应接受慈济的补助。

尊重,打开心门

先生骤逝七天后,慈济人就走访阿香的家。初次见面,慈济访视员曾金娥记得阿香愁云满面、眉头深锁,“跟我们说话也没有什么回应,我们看了蛮心疼的。”

阿香还因曾经有过不愉快的被帮助经验,即使见到慈济人,不但深锁心房,也不太愿意打开家门让访视员进屋。后来感受到慈济人的善意,她依旧一再婉拒经济补助。访视员心里不舍,善巧地提议:“我们不帮妳,我们尊重妳的意愿。可是我们可以做朋友吗?以后我们来和妳聊聊天?”这一回,阿香没有再摇头。

起初几个月,访视员几乎每月两次拜访,希望陪伴她走出低潮期。“我们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不想轻易麻烦我们。”为了想了解阿香的需求,访视员从交谈的蛛丝马迹中,关注她种种生活变化和困难。由于阿香无力承担房贷,只好选择卖屋,搬迁到较小的三房式组屋。

访视员曾金娥说:“其实当时我们有追踪她的房子和房贷问题,然后把重点和日期记录下来,何时卖房子,何时有人看房子,何时搬迁等等,一直跟进这方面的事。”访视员默默地召集了一群有心付出的社区志工,只要接到阿香的搬家通知,马上就可以动员协助。

尽管阿香百般不想麻烦慈济人,但是举目无亲的她,遇到困境,第一个想到的是给访视员打电话。早有准备的志工们一呼百应,张罗车子,还安排了有水电专业的志工协助拆卸和安装家电等等。一连搬运了三四次,终于把新家安下来,这让阿香内心很感动。

关怀,如一家人

对于志工的关怀,阿香没有视为理所当然;她更把丧偶的哀恸化成为母则强的力量。在孩子的老师的介绍下,她找到了一份学校食堂帮工的工作,赚取生活费之余,还能就近照顾孩子。

靠着薄酬和政府福利金,1100新元的生活费需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阿香想尽办法节省生活开销,不开空调和电视机,把存下的洗衣水用来冲马桶等等。在三餐方面也是能省则省,早餐吃点面包或饼干,中午煮一锅粥,晚上也就是两道菜配饭。阿香感恩地说,有时食堂有剩饭剩菜,老板都让她打包回家。

看她面对困境的自立自强精神,让访视员既佩服也不舍。默默守护是访视员给予阿香心底的承诺。

志工一步步陪伴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成为她心灵依靠。只要一通电话,志工陪伴她到义诊中心看病;一通电话,志工陪她去警察局解决房客与老板的一些误会…… 互信互爱的情谊也在点滴互动中培养。尤其访视员见到阿香从自我封闭,到如今可以走出来接触人群,感觉特别欣慰。

“他们(访视员)就是我可以讲心事的人,让我比较安心。他们也在我迷茫时,好像菩萨,出现在我面前,帮助我很多。”感受身边人的爱,让阿香有信心走出人生低谷。

付出,启发善念

2015年慈济岁末祝福祈福会中,阿香慢慢认识慈济在全球的志业,也通过影片看到了很多比自己更苦的人。“慈济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她还希望访视员不要以她为念,“先去照顾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

阿香看到一幕幕受苦众生的影片画面,启发她原来自己还有助人的能力。“就算没有(很多)钱,我也可以布施。”她开始每天投一两角在竹筒里,慢慢累积起来捐助有需要的人。除了自己投下善念,她也鼓励孩子一起响应,培养善心。

作为母亲,看着孩子们从舒适的五房式组屋生活转换到三房式组屋,睡在地上的薄床褥,吃也吃得随便,阿香有深深的歉疚感,常自我埋怨。她了解因缘果报后,调适心情,积极面对生活压力,也从无奈、抗拒到后来愿意接受外界的帮助,渐渐地孩子也不再埋怨。看到孩子越来越懂事,阿香心里觉得安慰。

将家庭顾好是阿香目前的牵挂,但她心底蕴藏着付出的念头。2016年慈济新春慈善义卖会,访视员邀请她参与。阿香“马上就答应,因为我想到义卖会就是可以帮助到穷人”。她带着孩子来做志工,孩子负责擦拭餐具,而她则负责准备食材。自谦“鸡手鸭脚”的她,抱着学习和感恩的心态来付出。

阿香曾经埋怨无法给予孩子好的生活,现在的她学会了知足,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家,就心满意足了。“我先生虽然不在了,但身边还是有很多人爱我。”阿香微笑地说:“我心灵上满足了。”

感念着志工为她做的一切,阿香默默发愿要加入志工行列。因为有着众人的关怀,看似柔弱的阿香有了一股坚强的意志力,学习靠着自己双手工作,扛起家计,也学会付出去帮助他人。纵然未来还有很多考验,但她知道,前路并非只有她一个人行走。

SG20141026 CHA ZML 007
2015年8月至10月期间,志工一共协助阿香搬家三次。 摄 / 曾美莲

SG20160415 CHA WSX 020
由于阿香(左一)和孩子身体不舒服,志工带着她来到佛教慈济义诊中心看中医。 摄 / 王绥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