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医疗

落实医疗人文 转换心念自救救他

慈济国际人医会因应各国民情,服务项目也有所不同。3月8日,在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新加坡)的西医座谈中,各国代表欢喜地分享在地深耕,以医护人员及志工身份付出,其信心、毅力和勇气令人动容。


 SG20150308 MEJ PBT 252
在3月8日的西医座谈中,学员们被讲师幽默的分享逗得笑声不止。摄 / 潘宝通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善的种子,但需要有人愿意去当浇水的人。”江立伟医师鼓励人人踏出一步,如此一定会有更多人启发善念,而逐渐改变新加坡的医疗理念。

2015国际慈济人医论坛(新加坡)三天的课程循序渐进,从“找回初发心”到“做就对了”,引领学员们深入了解慈济医疗理念,自我期许继续点燃医疗心灯。3月8日的西医座谈中,担任讲师的除了来自海外各国的人医会代表,更有本地人医会成员,与近百位医护人员分享如何落实医疗人文。各国代表欢喜地分享在地深耕,以医护人员及志工身份付出,其信心、毅力和勇气令人动容。

人医入灾区 用心抚慰灾民

“我们是慈济人,而不只是人医会成员。”伍宝燕医师鼓励身为人医会一份子的大家,不该只是治病,更应该回归社区,投入志工的行列。

2014年底,马来西亚东海岸发生水患,水位涨至二层楼高,殃及二十万居民。伍医师说,马来西亚慈济人医会除了举办义诊,更随着志工挨家挨户发放药物给受灾居民。

起初,受灾居民看见医护人员走入灾区,不免感到好奇,最后却能满怀感恩地鞠躬道谢。鞠躬致谢原本并非马来族的文化传统,但一场大水带来不分种族宗教的互助精神,可见已跨越种族隔阂。在灾区,医护人员还帮忙居民清理居家,超越医疗服务,展现“慈悲等观,人人慈善”的人文。

毅力和勇气 突破克服万难

除了参与义诊及賑灾,在美国的慈济人医会,更展开医疗諮询、健康讲座等服务。美国慈济医疗志业基金会执行长葛济捨分享,美国全民健保 (简称 ACA,Affordable Care Act) 自2014年开始实行后,国民都需投保,可能造成医疗需求更普及,导致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

人医会未雨绸缪,计划加强社区医疗的理念,邀约当地医疗团队一起参与义诊。有了社区志工的加入,相信除了可以克服医护人员短缺问题,更可以在短期内成立诊所。最后,葛执行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在美国成立慈济医院。

要在海外建立慈济医院,过程的确很艰辛,尤其是在穆斯林国家印尼。印尼慈济人医会的吴广宏医师,回忆起十多年前第一次义诊时,军方因担心慈济宣扬佛法而迟迟不批准,但印尼慈济人却不放弃,更邀约军方来慈济参访。最后,军方终于了解慈济人为的只是帮助当地居民,大家因了解而感动,也接受慈济举办义诊。

从小型义诊开始,2008年印尼已拥有90张病床的慈济医院。除此之外,预计可容纳1500张病床,具备各个专科和设备齐全的大型医院,将会于2015年5月动土。吴医师期许医疗人员可以秉持“守护生命、守护爱”的精神来照护病患。他更希望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可以跟台湾六大院长直接连线,一起为病患找出最好的治疗方法。

看到印尼慈济人以不屈不挠的态度,从义诊到现在可以建立一所医院,让年轻的林瑞伟医师印象深刻。印尼是穆斯林国家,一个佛教团体却能得到军方的认可的确很不简单。参与过两次慈济义诊的他,佩服慈济人的承担与组织动员能力。有别于一般义诊,慈济义诊不仅让当地居民得到短暂的受惠,更启发当地居民加入志工行列。

以爱与关怀 转化心灵之苦

医疗人文在于医人、医病,更医心。身体的病痛可以透过医疗来得到减缓,然而心灵的苦却是需要爱的肤慰才得以解开。灾难发生时,除了有医疗团队守护生命,更有慈济志工当后盾,以真诚的心,给予灾民长期的关怀。

菲律宾慈济执行长李伟嵩与大家分享,2013年海燕风灾的賑灾之路。回想刚进入灾区时,他看到灾民只是茫然地坐着,无语问苍天。他感恩来自十三个国家的慈济志工,跨越国界、宗教、种族,一起发挥爱的能量协助灾民。为期十九天的以工代賑,近三万人次居民参与,共约一万户家庭受惠。影片中灾民感激慈济和红十字会的救助,有感而言:“尽管失去屋顶、失去家园,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绝望,因为有大家无限的帮助。”(Thank you,we are roofless,homeless,but never hopeless because your help is countless.)

海燕风灾让人看见人性最美的一面。一连串义诊活动安排在风灾后,例如牙科护理及检查。此外,慈济更为当地居民建了简易教室、简易屋还有重建教堂。慈济的济助,无形中缓和了当地华人社团与菲律宾人民的紧张关係,建立起互相合作的桥樑。

“当人心被净化,灾难才会消弥。”菲律宾经过凯莎娜和海燕风灾的洗礼,带来人间温情,接引了很多本土居民成为志工。报名志工培训课后,志工还发愿改掉陋习,不再赌博、抽烟、饮酒。

“我们不止重建房子,更重建人生。”李伟嵩执行长分享道。全场无不拍掌说好!

十六载耕耘 串联狮城之爱

午后,新加坡人医会医师及护理师则与大家分享如何在本地落实医疗人文。新加坡人医会(TIMA)成立于1999年。一路走来,不断地提升医疗服务,迈向高品质医疗。透过影片,慈济医疗顾问林文豪医师让大家回顾新加坡人医会一步步走来的足跡。2004年第一间义诊中心在牛车水成立,慢慢再扩增居家往诊、免费健检、免费眼科检查、流动牙科诊所……

从一张接一张照片进入回忆走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眼前,有些医护人员更从年轻一直做到白髮苍苍。他更希望未来建立一个无私付出的平台,提倡爱与关怀的医疗人文。林医师认为:“人生能被人需要,发挥良能,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他鼓励与会者都能成为手心向下的人。

“生命的长度还是宽度比较重要?”耳鼻喉科的何佑振医师,鼓励大家应该视病如亲,治疗不只是为了延长病患的生命,而要考虑其生活素质是否会因此而被影响。很多人刚成为医护人员时,都怀有很大的抱负,想多为病患付出。然而随着时过境转,满腔热忱也日渐消磨。何医师举例反映本地医疗界的情景,大家都不禁会心一笑。除了对病患的关怀,何医师更提醒大家要好好对待并感恩同事和家人。

担任护理长的陈俊耀坦承,目前医疗系统走向电子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逐渐减少。他认同何医师,除了病患,身为医护人员更应该以感恩、尊重、爱来对待同事。曾经属下的护理师为了家庭因素想要请辞,陈护理长想尽方法,帮助解决她所面对的问题。“带人要带心”是他一直秉持的信念,唯有让医护人员安心,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留下为病患付出。

加入人医会五年的刘俊豪医师,也表示对待病人需要同理心、耐心和慈悲心。大家应该怀着付出无所求的心态,“甘愿做、欢喜受”来为病患付出。参与人医会之后的他,渐渐发现心灵快乐比物质或金钱更重要。秉持着“对的事,做就对了”,他在付出的同时,更感受到慈济人给予满满的爱。

人文转心念 地狱化为天堂

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病患,工作繁重,加上偶尔病患的不谅解,难免感觉身心疲惫。在身心皆无力时,从慈济感受到的医疗人文,如何让医护人员恆持初发心呢?

长相清秀的年轻医师何欣芩,回想刚踏入职场时,面对时间不够用的挑战和身体的疲劳,曾经一度怀疑是否入错行。2011年一场“无语老师”的讲座,让第一次接触慈济医疗人文的她,扩大了个人对医疗的视野,更重新点燃了她内心的热忱!

静思语曰:“以佛心看人,人人皆佛;以鬼心看人,人人是鬼。”何医师常常提醒着自己要以平常心待人处事,时时谨记对人感恩与尊重。眼看慈济人的所作所为,足以让人间变成天堂,因此她选择在工餘时间,以志工的身份参与环保、读书会、经藏演绎等等。她从付出中感受到慈济人的爱与关怀,纵然自己面对的病患和工作不变,但是念头一转,时时心怀感恩,脸上就能展现笑颜。

曾经因为家庭和工作压力,一度患上忧郁症的护理人员邝金玉分享自己在加入慈济后,慢慢转变成为身心健康的志工。在活动中无所求的付出,让她学习知足与感恩,用开阔的心去面对世界。从别人的苦境,让她学习放下烦恼,也更认定个人价值。种种正面的想法,让她不再陷入徬徨、苦恼中。邝金玉也期许自己常保初发心,接引更多人加入医疗志工。

一开始不情不愿加入人医会的基督教徒黄仪兰,在见证了慈济的人文精神后,备受感动,也肯定了自己的选择。在职场上,她更积极地将医疗人文融入服务病患的日常作业中。纵然面对不同的挑战,包括如何管理一群专业的医护人员,她都一一用心克服。

秉着信任并认同慈济人付出无所求的理念,黄仪兰参加了几次义诊活动,每次都让她得到满满的感动。常被问及如何说服自己加入一个佛教团体?她的答案只有一个:“因为爱!”

SG20150308 MEC ZMZ 117
菲律宾慈济分会执行长李伟嵩与大家分享,海燕风灾后,当地志工以布条宣传环保,并幽默又创意地自我命名为“被再回收的团队”。 摄 / 曾美珍

SG20150308 MEC ZMZ 070
印度尼西亚吴广宏医师(左)表示预计可容纳1500张病床,并具备各个专科和足够设备的印度尼西亚慈济医院,将会于今年五月动土。他也向大家介绍当地慈济医院的院长(右)。 摄 / 曾美珍

SG20150308 MEJ PBT 237
耳鼻喉科何佑振医师分享在医院如何落实医疗人文,并鼓励医护人员除了对病患的关怀,更要好好对待并感恩同事和家人。 摄 / 潘宝通

SG20150308 MEJ PBT 294
担任护理长的陈俊耀(右一)认为带人要带心,让医护人员安心,那么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地留下为病患付出。 摄 / 潘宝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