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首办SYNC. Festival 推广永续福祉
您每天都有充分休息吗?2025年的青年节,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主办大型倡议与募款活动SYNC. Festival,推广“永续福祉”理念,外在环保和内在身心紧密相连,吁请民众共同关注个人的身心幸福和永续发展。
您每天都有充分休息吗?2025年的青年节,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主办大型倡议与募款活动SYNC. Festival,推广“永续福祉”理念,外在环保和内在身心紧密相连,吁请民众共同关注个人的身心幸福和永续发展。
2014年5月11日,“慈济48周年庆暨祈福会”再度来到杨厝港体育馆举行,今年在靠近观众席的体育场跑道两端,增设了两座小型浴佛台(博爱区),让行动不便的会众可以就近浴佛。除了这份贴心的心意,大家彼此寒暄时表达的法亲关怀,也让大病初愈的志工感受到回家的喜悦。除了自我祝福,也一起为天下苍生祈福。
新加坡慈济在2013年为照顾户举办“佛到家、福到家”的流动浴佛后,得到良好的响应。2014年志工更进一步邀约照顾户一起参加图腾呈献。共有十户照顾户和家人应邀赴约,全程参与。在会场祥和宁静的氛围中,心灵如同经过洗涤,人生更有方向与力量。
慈济48周年庆暨祈福会的两个月前,从邀约、布置、标兵到总务、机动等等,各个功能组的筹备工作已如火如荼展开。大家分工合作,守好岗位,一起来成就这场盛大的法会。布展组志工运用智慧,发挥巧思和巧手,节省水资源,却丝毫不影响法会的庄严与清净。
2014年5月11日,“佛诞节、母亲节、全球慈济日”三节合一的日子。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再次来到杨厝港户外体育场,举办慈济48周年庆暨祈福会,展现庄严、隆重的宗教人文之美。呈现图腾的志工增至3663人,排列出“T”、“C” 、“4”、“8”以及两片菩提叶图腾,象征慈济成立48年,法船运载慈济人及众生,引导走向佛陀光明清净的境界。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将于2014年5月11日于杨厝港体育场举办慈济48周年庆暨祈福会,预计将有三千人聚集呈现祈福会图腾。为了广聚民众的善念和圆满图腾的呈现,慈济志工不分昼夜地四处宣导,让更多民众了解浴佛的意义、慈济祈福会的庄严盛况。
2014年5月间,全岛慈济志工趁着11日欢庆“三节合一”(佛诞节、母亲节、全球慈济日)的因缘,提前或延后走访照顾户家里,举办“佛到家、福到家”流动浴佛,感受慈济“三节合一”的庄严与温馨。
2014年5月3日的晚上,慈济基金会(新加坡)藉由一场联谊晚会,邀约有心投入慈济的实业家和家属聚集一堂,在说说笑笑间,分享动人的慈济故事。首次应邀前来新加坡分享心得的马来西亚实业家林孝式和方友铨,将心路历程娓娓道来。精彩的心得分享与节目,让250名与会者听出耳油。
马来西亚实业家林孝式与方友铨,在全球实业家静思生活营中,与新加坡慈济人相遇相识,也曾经一起投入国际赈灾。2014年5月3日,他们首次应邀莅临新加坡,与250名新加坡实业家和慈济志工分享自己做慈济的心路历程,透过“亲眼看、亲耳听、亲身力行”,启发自己的良能,学习做“富而好礼”的人,找到生命的方向和喜悦。
一年三次的“新进志工培训”(协力课),于2014年4月19日开始落实于社区,同一时间分别在全岛三个社区道场——静思堂、佛教慈济义诊中心和慈济环保教育站举办。三场协力课内容涵盖慈济缘起、四大志业、八大法印的介绍,以及慈济人仪轨等等,共有134人报名参与。
2月24日晚间,64名南三和气的干事、志工和会众聚集在佛教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举办四合一架构扩编后的第一次联谊活动。在欢愉的气氛中,大家建立团队默契,并分享“晨钟起,薰法香”的心得,鼓励大家一起精进。
2014年农历元宵节、西洋情人节刚好落在同一天。新加坡慈济人首次以别开生面的方式度过佳节,一起回到静思堂,跟法亲家人们围炉欢聚,感受温馨年味。全体志业体同仁共五十多人,挑起幕后筹备工作,从场地布置到节目呈现,用心用爱来回馈志工们过去的辛劳付出。
兀兰的环保教育站,是除了慈济静思堂(巴西立)、佛教慈济义诊中心(紅山)及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裕廊)之外,新加坡第四个“薰法香”的据点。2014年1月25日首次开跑,共有71名志工出席,共同聆听上人的妙法,启开充满智慧和欢喜的一天。
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前,新加坡慈济于2014年1月18至19日,在巴西立(Pasir Ris)地铁站旁的空地,举办新春慈善义卖会。除了筹募善款,志工更希望大家在品尝美味素食中,宣导茹素的观念。短短两天内,大家努力的宣导,不仅推广大爱台的成果斐然,前来义卖会的人潮更打破往年的纪录,超过万人共襄盛举。
2013年12月的“法譬如水”经藏演绎暨岁末祝福虽已落幕,但半年的练习彩排和两年读书会的熏陶,许多参与者仍历历在目。2014年1月10日至12日,感恩区和大爱区入经藏菩萨共960人,聚首在静思堂,一同回顾入经藏的法喜,幷发愿延续灵山法会,力行“晨钟起,熏法香”,走入人群付出。
身为慈济实业家联谊会召集人的“大沈小沈”——沈喜洲、沈森平,率先以身作则,借出自家工厂,作为经藏演绎的排练场地。沈喜洲还随着分会执行长刘瑞士一一拜访实业家,诚意邀约他们带领员工一起入经藏。
年过六旬的李金星对佛法的信根坚固,还严格要求自己“唱诵要大声”、“手势要到位”,一步一脚印的努力和进步,都让种子老师们对他赞叹不已。入经藏后他坚持斋戒,不仅带动了太太赖丽娟弃荤茹素的信心,在驾驶计程车时还接引了乘客黄淑玲一起走入“法譬如水”的清净世界。
种种现实的考量,让熊福祥在转换事业跑道时挣扎不已。他宁可继续做荤食行业,也不想让太太辛苦工作,挣钱补贴家用。然而太太却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心愿,宁可放弃安逸生活,也要把握当下行正道、做正业,不与众生结恶缘。
2013年新加坡“法譬如水”经藏演绎中,69岁的志工吴金芷虽因事故摔伤了右手,但仍不放弃入经藏的因缘,在观众席的“大爱区”唱诵经文。她认为入经藏的因缘殊胜,一定要用心陪伴有缘人坚持到最后,因此自发地在家里开设了教学补课,配合会众的工作和作息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和学习经文。